唐县田家庄进忠工艺品厂
铜雕 , 铜佛像 , 大型城市雕塑 , 景观雕塑 , 铜钟 , 铜鼎 , 铜香炉
广场铜鼓厂家推荐厂家
发布时间:2020-07-18







铜鼓,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全部铜铸,一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五十公分,高约三十公分(个别的较大)。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敲身都刻有精致的花纹。 铜鼓按不同形制和花纹,分为八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广西北流出土一面铜鼓,高67.5、面径166厘米,重300公斤。是现今世界大的铜鼓。全国各地收藏的铜鼓已达1400面,分散在中南、西南各地民间还有200余面。①他们分析、测量的数据公布之后,被研究这一领域的许多学者所采用。中国是世界上发现铜鼓数量多、铸造和使用铜鼓时代早、历史长的地区。在古代,少数民族统治者,曾以占有铜鼓的多少,作为代表自己统治大小的象征。后流传到东南亚地区,如仰光,作用巨大。一般用于祭祀、乐器、召集、婚庆、节日等等。


铜鼓在2000多年发展历程中,表现出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功能,如作为炊具,用来蒸煮食物;用作乐器,在喜庆、祭祀和仪式中敲击作乐;作为重器,以表和象征;作为军鼓,鸣鼓集众,号令战阵;作为礼器,用于祭祀和巫术仪式,以沟通人神;等等。

据《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时期,许多“官私贾人”将“国之重宝”的铜钱偷运到两广地区卖给当地“夷人”(少数民族),夷人将铜钱熔化,用来铸造铜鼓。可见,当时把铜鼓看得比流通货币还贵重。(二)、矢蜡法,其工序是:1、做芯范先做一木模型鼓为底衬,敷以粗细两层泥料,用刮板做成芯范。到了明代,铜鼓“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铜鼓本身已经是一种财富。


铜鼓是壮族及先民铸铜工艺的代表作。春秋到明清时期,都有铸造和使用。铜鼓早源与陶釜,个体不大,从素面无纹到有简单的纹饰。汉以后到唐,逐渐向雄浑高大、精美稳重的方向发展。唐以后又逐渐变小。明清以后,这一传统技术就消失了。  

民间传世铜鼓基本上都是麻江型,经过数百年、上千年的不断使用,如今破损已经十分严重。广西的白裤瑶族在的仪式中都要敲铜鼓,据南丹里湖生态博物馆课题组的调查,在所参加的六次仪式所观察到的约100余面铜鼓中,近一半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蛮降寨一陆姓人家收藏有5面铜鼓分别叫米水、米漏、米土、米麦、米姐(音译)。鼓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裂痕,没有一面是完好的。1976年秋在贵县罗泊湾一座大型土坑木椁墓出土完整的铜鼓两面和已改制成三足铜案的铜鼓一面。那坡县彝族在跳弓节所用的两面铜鼓,破损相当严重。  

铜鼓如果继续这样使用下去,这些破损的铜鼓用不了几年了。


展开全文